《雅韵网》预祝大家:端午节平安健康! ​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节、端五、端阳、重午。五月五日古人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浴兰节”。道教又称此日为“地腊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女儿节、蒲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
端午节源于古代的避“恶日”,传说这一日恶疠病疫多泛滥,古代人有“躲午”(躲五)的习俗,以讹传讹,说成了“端午”。当然,一个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但是旧时山东农村多不知屈原是何许人,因此许多地方也把端午当成是纪念秃尾巴老李的节日。 【采药】 端午节时许多地方有采药习俗,俗谣曰: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一些用其根茎入药的植物,至端午时节已经成熟,可以入药。山东地区的人们会在太阳出来前到田里、地里采摘车前子、紫花地丁、小麦苗、艾蒿等,装到箩筐里带回家放在院子里晒干后挂起来留作以后做药材用。
【艾叶煮鸡蛋】 除粽子这一端午特定食品之外,山东各地还有端午节吃艾叶煮鸡蛋的习俗。这天一大早,家人便将新鲜的艾草放在锅里煮鸡蛋。鸡蛋熟时,蛋皮变成微绿色,还带着微微的艾草香。此外,端午节的节令食品还有凉糕、五毒饼、玫瑰饼、藤萝饼等。
【插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山东地区普遍会在家门口插艾蒿。艾蒿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除了插艾蒿,胶东部分地区还插桃枝,临沂地区则在大门上插柏枝,用以驱邪。
【戴五彩线】 五彩线俗称“长命线”,端午节系五彩线的习俗至少成于汉代,因此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五彩线是用5种颜色的丝线捻成,而这5种颜色必须是青、白、红、黑、黄,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这五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
文章来源于网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获取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