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古至今,文人骚客总是离不开酒,诗坛书苑如此,那些在画界占尽风流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可以说,绘画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
被称为隐士画家的高佩雄,也喜欢喝点酒,喝了酒更来灵感。31日,高佩雄山水画展及开幕酒会在成都泰一生活艺术馆举行,此次他以画中盎然的生机,向成都市民带来春天的问候。
在古代画坛中,许多画家都喜欢喝酒。对于“画圣”吴道子,《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唐代的王洽,以善画泼墨山水,其人疯颠酒狂,放纵江湖之间,每欲画必先饮到醺酣之际,先以墨泼洒在绢素之上,墨色或淡或浓,随其自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烟,变化万千。
五代时期的励归真,平时身穿一袭布裹,入酒肆如同出入自己的家门。励归真嗜酒却不疯颠狂妄,他善画牛虎鹰雀,造型能力极强,他笔下的一鸟一兽,都非常生动传神。活动在五代至宋初的郭忠恕是著名的界画大师,郭忠恕从不轻易动笔作画,可是酒后兴发,就要自己动笔。
元朝画家中喜欢饮酒的人很多,著名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璜)中就有三人善饮。倪璜常与友人诗酒留连。吴镇作画多在酒后挥洒。王蒙善画山水,酒酣之后往往“醉抽秃笔扫秋光,割截匡山云一幅”。
酒往往给画家以灵感,不过画家高佩雄喜酒并不嗜酒,他善于从传统画中汲取营养,又遍访名师,虚心学习,纵写山水,成就自己独特的画风,在画坛树立了自己地位。
此次展览展出了高佩雄50件近作。高佩雄笔下的山水,清新淡雅同时舒朗秀逸,追求立得住的线条,和具有符号化的“幻影云”,特别是青绿山水的作品,风格突出。其笔下的山水流淌着一种郁勃之气,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闲逸,和脱俗清雅的文人气息。
上世纪70年代,高佩雄进入荣宝斋工作和学习,在这个被誉为“书画家之家”的艺苑里,高佩雄如一块吸水的海绵,浸淫在古今书画艺术的浩瀚海洋里,藉此让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视野得到丰厚的滋养和提升。期间,更遍访当时的名家,在他们的耳提面命下,受益良多。
上世纪80年代,高佩雄在刘海粟的安排下进入南京艺术学院,师从金陵画派第一代大师张文俊等名家,系统地学习中国画。后进入亚明中国画高级研究生班继续深造,学养和技艺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由于受到陆俨少的青睐,更应邀前往杭州跟随先生工作学习。在陆俨少身上,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现代山水画的不懈的探索,则对高佩雄一生的创作的影响巨大。上世纪90年代,为探寻中国山水的自然真谛,高佩雄隐入民间,遍访山川窄巷,溯源寻道,悠然至今。
高佩雄以山水画见长,其画作曾在美国、马来西亚、北京、台湾、香港、桂林、广州、东莞、深圳、上海、大连、鞍山、西安、贵州、郑州等地举办个展。
文章来源于网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获取更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