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碧云深 于 2020-6-20 14:19 编辑
夏至:廿四节气中第10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当太阳达到黄经90°时,夏至已至,暂别清凉。“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
夏至养生,"三避"为先
1、避暑
高温环境下,人容易中暑,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有意识混浊、狂躁不安、昏迷等症状。
避暑应当注意采取的主要措施:
中午前后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晒。 避免剧烈运动和强体力消耗。 借助自然风、风扇、空调等降温。
2、避湿
高温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条件下,空气中的湿度也与中暑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夏季不仅要注意避暑,还要注意避湿。
避湿的主要方法:
3、避寒
中医认为,夏季为了散热,人的皮肤毛孔开泄,最易感受风寒、风湿及湿热之邪,患上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夏至养生提示
1、饮食有节,少食生冷
夏季重在养脾,晨起空腹吃姜或喝一杯姜糖水是养护脾胃阳气的好办法。在中医理论中,脾负责将营养物质运化吸收并布散到全身,在五行中属土,喜燥恶湿。而夏季阴雨连绵、潮湿,人最易出现脾虚湿困。
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最好不要冰镇。解暑最好的办法是喝热茶。炎炎夏日,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
2、夏至面条不可缺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夏至前后是麦子丰收、新面粉上市的时候,新鲜面粉里的营养成分较高。过去,人们在这个时候多吃面,一方面是庆祝丰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新面粉做成口感很好的面条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成分。
面条种类繁多,南方的面条如阳春面、干汤面、过桥面和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
3、夜卧早起
此时的作息时间也应调整,一般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
4、注意补充水分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
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造成头痛头晕。
此外,头疼的另一种原因是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
5、适时适量运动
在夏至时节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在运动锻炼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绿豆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
文章来源于网络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获取更多信息。
|